目錄
「又下雨了,怎麼辦?」
農場裡一條原本好好走的路,在雨季來臨後變成一灘一灘的爛泥巴。每次下雨後,我們都要踩著厚厚的泥地進出田區,不只鞋子黏滿泥巴,推車也幾乎寸步難行。這樣的狀況,讓「交通」成為農事之外另一個難解的課題。
但我們不想用水泥或碎石頭鋪路。
我們希望這塊地,依舊可以呼吸。
也希望所做的一切,都是跟自然合作,而不是壓迫它。
所以我們開始思考: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不靠大型機具、低成本、簡單執行,又能改善雨天泥濘的狀況?
答案其實就在生活中常被忽略的資源裡——木屑。
木屑,是天然的「鋪面材料」
這些木屑,不是從木工廠來的,也不是買來的,而是來自環保公司在處理颱風天倒下或修剪過的行道樹枝條時打碎的碎木。這些原本可能會被當作廢棄物丟棄的素材,在我們眼中卻是農場的一筆寶貴資源。
在颱風過後,環保公司會出動大型設備處理大量的枝幹。這些打碎後的木屑乾淨、無毒,沒有上漆或防腐劑,非常適合農場使用。聯絡好之後,他們直接用大貨車一次將木屑運送到農場來,省去我們反覆搬運的辛苦。
農場內搬運:雪橇型車斗發揮大功效
雖然木屑是整車送來,但要從堆放區搬到各個需要鋪設的區域,仍然是一場體力活。尤其在我們這樣的自然農法農場裡,沒有太多大型工具或水泥路可以開車通行。
於是我們自製了一個「雪橇型車斗」,用幾塊舊木板拼成底座,再綁上繩子,掛在電動車或手拖也能拉動。因為底部是滑行設計,在草地或稍微濕滑的農地裡拖行起來,比輪子還省力。
這個土法煉鋼的小工具,大大減輕了我們在農場內的運輸壓力。搬一斗、鋪一區,慢慢地,一條條木屑路在農場內鋪展開來。
鋪設過程與技巧分享
木屑到手後,就開始鋪設。
我們觀察了一下場地的排水方向,先用鋤頭稍微整理表層泥地,然後一鏟一鏟把木屑鋪上去,邊鋪邊踩實。
為了避免日後踩踏過後木屑被擠到兩邊,我們在兩側稍微拉出邊界,讓木屑集中於中線。這樣也更美觀。
整條路鋪下來,我們花了大約一個下午的時間。
木屑車道的效果觀察
第一場雨下來的時候,我們忍不住去走了一圈。
奇蹟似的,那條原本總是泥濘不堪的道路,竟然可以穩穩走過。鞋子幾乎沒有沾上泥,推車也可以順利通過。那一刻,我們心裡湧上一股感動。
原來,一些簡單的材料和時間,也能帶來生活上的巨大改變。
木屑鋪面除了改善排水,也有抑制雜草生長、提供腳感舒適的效果,而且隨著時間慢慢分解,還能回歸土壤,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關於自然農法與土地的關係
在自然農法的實踐裡,「不要干預太多」是一種態度,而「與自然合作」則是一種智慧。
這次木屑鋪設的過程,對我們來說不只是道路的改善,更像是一次思維的轉換。
與其硬碰硬,不如柔軟地適應。與其要土地妥協,不如讓土地與我們共同完成一件事。
我們不再是控制者,而是參與者。
讓土地喘口氣,讓木屑慢慢腐熟,讓腳步重新落在穩定的路面上。
這樣的農場生活,才是真正貼近自然、讓人感到安心的樣子。
適合你的農場嗎?
如果你也是正在實踐自然農法的小農;
如果你的農地也有一段總是積水泥濘的道路;
如果你希望用低成本、友善的方式改善農場動線——
木屑鋪路,或許會是你值得一試的方法。
小提醒與延伸建議
木屑來源:選擇天然、未經塗裝與化學處理的木屑,像是行道樹的修枝殘料就很合適。
鋪設厚度:建議10公分以上,才能有效隔泥防濕、穩定腳感。
使用情境:適合人行步道與輕型工具車路線,不建議讓重型機具長期通行。
定期觀察:木屑會分解、沉陷,可視情況補鋪。
兼作堆肥:回收表層老舊木屑,可與菜葉混合成為堆肥基材,達到資源再利用。
結語
農場的每一天都是一種選擇。
選擇簡單、選擇自然、選擇與土地一起呼吸。
我們選擇了木屑,也選擇了相信這條路會越走越穩。
哪怕只是短短十公尺的小徑,只要踏得踏實,就值得我們認真鋪設。
相關影片
歡迎到我們官網「在森林那邊」了解更多天然產品!